vintage forever
专辑:Volume One
艺人:She&Him
厂牌:Merge
时间:2008/03/18
评分:★★★★☆
She&Him又是一支符合当今欧美独立乐坛主流特质的乐团,比如说通过MySpace来进行推广,比如曲风的清新怡人,还比如其组成同样是以男女搭配、干活不累的形式,而且依然是男主内(制作)和女主外(演唱)。
以下就是具体的差异了。首先,来自美国加洲的Zooey Deschanel是位女演员,在2007年因为受邀参演Martin Hynes导演的第二部电影《The Go-Getter》(说做就做的人),因而天赐良缘的得以与电影原声制作人,同样也是来自加洲,却是出生于波兰的音乐人M.Ward展开了音乐上的合作,而且这一次还不同于她仅仅是在2003年的《Elf》(圣诞精灵)中的开声而已,而是干脆就地与M.Ward成立了She&Him这支乐团。
演而优则歌,毫不稀奇,不过像Zooey Deschanel这样一位已经从独立电影演员逐步向主流明星靠拢,具有未来不可限量的娱乐红人,居然在音乐上也是选择以独立做为突破口,还是相当的让人意外。当然,与内地一些不着调却偏要高调的女明星不同的是,Zooey Deschanel突然以独立乐团主唱的身份亮相歌坛,绝不是突如其来的心血来潮,从其一直以来偏爱怀旧音乐,以及频频用复古装示人的个性来看,她如今在She&Him的首张专辑里,与M.Ward大玩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流行乐,甚至是乡村音乐,不仅不算意外,而且还可以用一句表里如一来形容。
有着Zooey Deschanel的电影话题就此打此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注意最近几部由她主演的热门电影,诸如《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》(刺杀神枪手)、《Gospel According to Janis 》(冲浪企鹅)或者《Bridge to Terabithia 》(仙境之桥)。与Zooey Deschanel的复古扮相相比,她的演绎风格,也确实足够的60-70年代,其举手投足间,颇有Dusty Springfield、Sandie Shaw和Tammy Wynette等女伶的风采。当然,Zooey Deschanel还并非那种拾人牙慧,只是将独立音乐当成范儿来玩的投机者,在这张专辑的十三首作品中,她一人完成了其中的9首半作品,反倒是音乐人M.Ward无一首创作列入其间,而只是更多的参与纯粹的幕后人角色。尤其让人叫绝的是,在银幕上千姿百态的Zooey Deschanel,即使在演唱中也是变化多端,拥有丰富的演唱表情,看来也必是私下里练习日久。
于是,一曲《Sentimental Heart》正如歌名那样,被Zooey Deschanel演绎的催人泪下,再加上M.Ward特意调配出的如The Beatles制作人George Martin那样的弦乐音色,更是将这份哀愁又上溯了四十多年,更古典的氛围中,忧伤又要加上百倍;《Take It Back》则又让人领略了Zooey Deschanel模拟Billie Holiday时的惟妙惟肖,仅管两者的声线实在相差甚远,但那种韵味却是Amy Winehouse和Adele这些声线更为接近的歌手所玩不出来的,赞!紧接而来的《I Was Made For You》,则又显示了了Zooey Deschanel俏皮的一面,泡泡糖摇滚舞曲没心没肺的节奏下,真怀疑她有否虚报年岁或者驻颜有术;当然,Zooey Deschanel同样没有忘本她的电影事业,一曲《Sweet Darlin’》,正是由她和好的前任男友,大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(弗朗西斯·福特·科波拉)的外甥、以及女导演Sofia Coppola(索菲亚·科波拉)和演员Nicolas Cage(尼古拉斯·凯奇)的堂弟Jason Schwartzman一起创作的,歌中除了有他们曾经甜蜜的恋情外,还有围绕着这段恋情的、有关好莱坞的点点滴滴。
作为一种更彻底的怀旧方式,Zooey Deschanel还翻唱了一些老歌。其中,传统黑人灵歌《Swing Low,Sweet Chariot》是翻唱率相当高的一首歌,B.B.King、Beyonce、Johnny Cash、Bob Dylan和Eric Clapton都曾经在它身上留下音迹,甚至连《越狱》中的变态狂T-Bag,也曾经在挖地道时哼过这首歌曲以讽刺C-Note,当然史上最赞的版本,还是出自同样受过牢狱之灾的著名民谣女歌手Joan Baez,她的版本不仅听来荡气回肠、自然天成,更是创造了录音室史上美谈之一,而She&Him同样承袭了排练的音效,不过与Zooey Deschanel在《Take It Back》里的表现相比,这里的她还是有点平淡;另一首知名的翻唱作品,则是来自于The Beatles的《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》,原作的轻快已被更天高云淡的乡村式的恬淡所取代,而M.Ward难得的走向台前,倒也能用它粗砾又平实的声线,带来一种很家居的怀旧感,让音乐更呈现出一派男耕女织的画面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